研究成果
-
05-282021
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小麦重要表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年5月26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分子植物杂志(Molecular Plant)发表了“A natural variation of an SVP MADS-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leads to its ectopic expression and contributes to elongated glume”的文章,该研究利用图位克隆策略,克隆了新疆小麦(又称新疆稻穗麦、新疆稻麦子)控制长颖/长粒的P1基因,该基因编码SVP类型的MAD...
查看更多
-
03-032021
赵方杰教授课题组揭示控制水稻降砷富硒的分子开关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实验室赵方杰教授课题组题为“A molecular switch in sulfur metabolism to reduce arsenic and enrich selenium in rice grai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耐砷的半显性突变体astol1 (arsenite tolerant 1),发现该基因的等位突变能够调控水稻硫和硒的吸收,增强水稻硫代谢,促进半胱氨酸和植物螯合肽合成,从而达到水稻耐砷、稻米降砷、富硫和富硒的多重效...
查看更多
-
02-252021
陈劲枫教授课题组揭示异源多倍化过程中亚基因组优势形成重要机制 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劲枫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Whole-Genome Sequence of Synthesized Allopolyploids in CucumisReveal Insights into the Genome Evolution of Allopolyploidization”(doi:10.1002/advs.202004222)。该研究历经20多年,围绕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新物种“金瓜”(gocumber)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完成了世界首例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并初步阐明了在异源多倍化...
查看更多
-
12-072020
徐国华教授团队揭示氮素调控开花和氮利用效率的协同机制 12月5日凌晨,实验室徐国华课题组在Current Biology 发表了题为“Nitrogen mediates flowering time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via floral regulators in rice”的长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氮素对水稻抽穗开花的影响十分复杂,是谷氨酰胺(Gln)而不是无机铵(NH4+)直接诱导水稻的开花,氮素过少和过多均会抑制开花。通过对水稻花器官形成部位的转录组分析,结合遗传分析,该研究鉴定到一个受Gln影响并能调控开花时间的转录因...
查看更多
-
01-182020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稻米蛋白品质形成分子机制 近日,实验室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植物学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GPA5encodes a Rab5a effector required for post-Golgi trafficking of rice storageprotein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任玉龙副研究员、实验室王益华教授、王云龙博士后和潘天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万建民院士为通讯作者。稻米中含有大量贮藏蛋白,它是稻米中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类营养物质。水稻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对稻...
查看更多
-
12-232019
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抗虫机制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12月17日,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实验室万建民院士团队在水稻抗褐飞虱机制解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An R2R3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fers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thway inrice”。褐飞虱是一种暴发性和致害性极强的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常群居稻...
查看更多
-
10-302019
张绍铃团队破解高杂合物种单倍型基因组组装难题 10月24日,实验室张绍铃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Research(IF5year= 11.638)在线发表题为“Single-pollen-cell sequencing for gamete-based phased diploid genome assembly in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单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新方法与单细胞DNA扩增技术相结合,并采用“条形码”生物信息学策略整合了12个花粉细胞的单倍体特征序列数据,从而开发出一种解决高杂合物种单倍型基因组组装的新方法。目前基因组组装大...
查看更多
-
08-302019
章文华教授课题组揭示磷脂酸调控植物抗逆信号的细胞学机制 近日,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实验室章文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 “Tissue-specific accumulation of pH-sensing phosphatidic acid determines plant stress tolerance”。该课题组设计了活体监测植物细胞膜磷脂酸(PA)的生物感受器PAleon,利用它揭示了逆境诱导的PA变化在时空上的复杂性,并提出在植物抗盐反应中PA可作为细胞内pH 变化的感受元件。PA是重要的脂信号分子,也是合成其它脂类的重要前体,它的功能与其在细...
查看更多
-
08-302019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钙通道蛋白调控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万建民院士团队克隆了调控水稻先天免疫的新基因OsCNGC9,并对其影响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IF17.848)上。稻瘟病严重危害水稻产量和品质,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病害之一。植物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外界病原物的入侵。因此,解析植物免疫应答机理,有助于人类对植物进行抗病遗传改良。在植物PTI免疫反应过程中,植物通过细胞...
查看更多
-
04-022019
张红生教授课题组揭示水稻粒长调控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刊物《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Rice qGL3/OsPPKL1 Functions with the GSK3/SHAGGY-Like Kinase OsGSK3 to Modulate Brassinosteroid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署名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高秀莹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实验室黄骥教授和张红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水稻粒长不仅关系到水稻的产量也决定了水稻的外观品质,因此水稻粒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实验室张红生教授课题组从大粒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