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以来,氮肥的大幅投入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升。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导致土壤和水源中氮肥大量残留,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挖掘作物氮高效关键基因,培育绿色氮高效作物新品种降低氮肥需求,可以从源头上减轻耕作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单位面积有效分蘖数是决定水稻单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无效分蘖过量生长,抑制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从而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解析过量氮肥导致无效分蘖产生的遗传机制,是氮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中的关键。
6月13日,万建民院士团队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The elite haplotype OsGATA8-H coordinates nitrogen uptake and productive tiller format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历经10年的深入研究,观测了水稻遗传群体和育种群体的全生育期的分蘖和氮利用效率的表型,克隆了水稻氮高效核心转录因子OsGATA8,阐明了农业生产中过量氮肥施用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与此同时,发掘了OsGATA8的优异单倍型OsGATA8-H,并结合基因编辑和回交育种技术创制了优异氮高效育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