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抽穗期是决定品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关键性状,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挖掘新的抽穗期基因,解析抽穗期分子调控机制,对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5月9日,万建民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贾桂芳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Plant发表了题为"The RNA binding protein EHD6 recruits the m6A reader YTH07 and sequesters OsCOL4 mRNA into phase-separated ribonucleoprotein condensates to promote rice flowering"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RNA结合蛋白通过m6A途径介导的相分离过程调控水稻抽穗期的机制。
m6A是指RNA分子中腺嘌呤的N6位置上发生的甲基化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RNA修饰之一。研究发现该修饰被m6A阅读器(Reader)识别后具有影响mRNA的稳定性、前体RNA的剪接、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和促进翻译等生物学功能。然而,水稻抽穗期是否受到m6A途径的调控并不清楚;另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6A还会参与翻译抑制过程,但是其分子机制仍有待解析。
本研究定位克隆到一个在长短日照均能促进水稻抽穗的基因Early Heading Date 6(EHD6)。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PrLD和RRM结构域的RNA结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EHD6在细胞质内呈现散点状分布,这种散点状定位是由PrLD结构域介导的相分离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