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京农业大学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长廊 > 正文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6
浏览: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为积极响应《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文件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于525日在理科楼广场举行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活动。

围绕“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 赋能种业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科普展板、实物展示、科技成果品鉴、实验操作与显微观察、作物新品种种苗发放等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实验室实物展示了自主培育的抗褐飞虱水稻新品种、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颜色花型各异的鲜菊花、五颜六色的胡萝卜等,提供用自主培育作物新品种制成的‘宁香粳9号’米饭、‘南农47’豆浆、‘南农香黄瓜’黄瓜汁等供市民品尝,并将大豆、棉花、小白菜、黄瓜、菊花、草莓等作物新品种种苗进行发放,受到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实验室准备了王绶、马育华、金善宝、冯泽芳、刘大钧、朱立宏、盖钧镒、万建民等科学家介绍展板,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一代代科学家精神传承的展示,把热爱祖国、扎根大地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赋能种业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生产力。盖钧镒院士亲临活动现场,与参加活动的中小学生、社会民众交流,普及大豆产业知识。

 

在活动周期间,实验室准备了两场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521日,邀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进考研究员分享小麦育种经历与体会 50年来,他带领团队扎根农村,培育小麦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2亿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四十多年来,他把青春献给农业、农村、农民,把种子论文真正写在了大地上:5个国奖,2个国际奖,主持5项鉴定成果,33个优良麦种,他主持的课题和培训的技术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5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盖钧镒院士作“强国先强人,强人必强才,强才靠勇攀科技前沿”专题报告,与现场青少年学子亲切交流。报告中,盖钧镒院士结合自身赴美访问的经历,围绕“师道、治学与成才”等内容,畅谈培养农业科学家的要素和科技创新中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引导师生“先做好科普对象,再做好科普工作”,勉励年轻一代努力成长为农业领域勇攀科技高峰的优秀人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验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发挥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长,组织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意识、推进农业文化建设。开展科技为民、科技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做出了贡献。

       本次活动得到荔枝新闻、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紫金山新闻、南京农业大学官微等媒体报道,使我实验室科普活动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