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实验室公众开放周启动仪式
5月22日上午,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公众开放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农业大学运动场举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金雷、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俞建飞、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裕强等出席开幕式,四百余名师生和媒体代表参加。

丁艳锋代表学校致辞。丁艳锋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普及工作历史悠久,成果显著,要求南农人切实做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金雷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对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工作表示了肯定,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要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年。根据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才〔2022〕69号)精神,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种业创新与美好生活”主题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科普展板介绍了种业创新科技成果如何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
实验室培育的彩色水稻、颜色花型各异的鲜菊花、五颜六色的胡萝卜等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用培育作物新品种制成的米饭、豆浆、黄瓜汁、胡萝卜汁、萝卜干等打开了大家的味蕾。






下午,实验室在玄武区银城东苑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并将大豆、棉花、小白菜、黄瓜、菊花、草莓等自主培育的作物新品种种苗发放给社区居民,受到居民们的一直好评。







此外,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参加了5月20-23日举行的2022年江苏省科普惠农兴村成果展,肾脏病人适用的“低谷蛋白大米”、可以当花送的“黄玫瑰”白菜、阳台种植的“南水8号”黄瓜等新品种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面向农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意识、推进农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加强与社会联系一直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向公众开放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验室在保证科研工作持续创新的前提下,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大力倡扬农业科学家精神,举办 “稼穑少年”作物科普讲堂,开展科技为民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