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棣
发布时间:2019-03-28 浏览次数:
 

 

 

 

 

 

 

 

陈发棣 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chenfd@njau.edu.cn 
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园艺(含茶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 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园 艺学会副理事长,Horticulture Research、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园艺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等。兼任农业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农业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江苏省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特种花卉品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

荣誉称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苏省“333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和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观赏园艺特别荣誉奖、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 星”(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创新争先 奖章获得者、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南京市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南京市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与承担项目:主要从事菊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菊花非 生物胁迫抗性机理、菊花重要性状发育生物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公益 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农业部 948 项目、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创新人才基金、江苏 省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等国家及 省部级课题 30 余项。

主要学术成绩:建立了“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收集保存资源 5000 余 份,数量居世界首位;挖掘出 67 份优异抗/耐性育种核心种质,并明确了部分重 要园艺性状和抗/耐性的形成机制;阐明了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 系,并提出杂交引起的基因组、转录组和甲基化水平的快速改变可加速菊花及其 近缘属植物的进化历程,且基因组非编码区删除及甲基化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可 使杂种后代快速二倍体化。明确了杂种胚败育是菊花远缘杂交障碍的主要原因; 率先建立了以远缘杂交、外源种属抗/耐性利用为主体的菊花育种技术体系,创 制出一批抗性新种质,其中 6 个属间杂种及聚合抗蚜性、耐盐性与托桂花型的 3 属 4 物种新种质为首次报道。菊花低温驯化耐寒性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 展,发现了菊花在 16℃温和低温驯化下的 ICE1-miRNA398-CSD 耐寒调节新路径;挖掘出多个菊花重要园艺性状和耐涝等抗/耐性优异基因,并在揭示其功能 基础上实现了菊花部分目标性状的分子改良。

科研成果:育成不同株型、花期、花色、花型菊花新品种 300 余个,申报国家 植物新品种权 52 个,省级鉴定品种 20 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5 项。发表研究 论文 400 余篇,其中在 BMC Biology、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Plant Molecular Biology、BMC Genomics、BMC Plant Biology、Planta、Molecular Breeding 等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70 余篇; 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高等院校观赏园艺方向 “十一五”规划教材各 1 本。主要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 技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华耐园艺科技奖、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等奖励。(数据截 止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