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
发布时间:2012-09-11 浏览次数:
 

吴 俊 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南京市卫岗1号,

邮编:210095

Email:wujun@njau.edu.cn

基本情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受聘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梨产 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江苏省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梨的优异资源挖掘 与利用、基因组与遗传变异、分子育种技术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国家及省 部级科技项目 20 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 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等发表 SCI 论文 40 多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3 项、国家软件著作权 1 项;参编专著 7 部;作为主要完成 人选育梨新品种 6 个;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共 7 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 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 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和江苏省教科 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人才计划和荣誉。

教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园艺学总论(双语);园艺学通论;园艺科学研究方法;果树栽培学。 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课程:果树分子育种专题;园艺作物分子生物学。

教育经历:

2000.9-2003.6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果树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7.9-2000.6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3.9-1997.6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专业,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8.7-至今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二级 2013.1-2018.6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三级; 2011.1-2012.12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四级; 2018.2-2018.5 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获Lilairong奖学金;

2010.2-2011.2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自然 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访问学者;

2006.1-2010.12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

2005.3-2008.9 南京农业大学,果树学博士后流动站,获陈裕光博士后奖学金;

2003.7-2005.12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

学术任职与服务/社会服务: 美国蔷薇科基因组遗传与育种执行委员会国际委员; 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分子育种分会常务理事;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 《中国农业科学》、 《果树学报》 编 委 ;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栏目主编; SCI期刊《Plant Physiology》、《BMC Genomics》、《Tree Genome&Genet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Tropical Plant Biology》、《Horticulture Science》、《PLoS One》、《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cientia Horticulturae》、以及《园艺学报》、《农业生物技术 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人才培养: (1)指导本科毕业生39名。其中2名本科生分别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美国杜兰大 学医学院的生化系录取为硕士研究生,7名获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2)共培养研究生58名,已毕业35名研究生,在校生23名;毕业生中15名硕士生继续攻读 博士学位,其中9名研究生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1名博士生获国家级奖学金,3名硕 士生获国家奖学金,6名研究生获校级和企业优秀奖学金,7名研究生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2 名研究生分别获得美国、英国的奖学金出国深造。多名学生论文发表在国际领域的5分以上 高水平SCI期刊,并获得学校、期刊和学报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3)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康奈尔大学、马里兰大学、乔治亚大学、新西兰皇家 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联合培养研究生6名。

获科技奖励情况: (1)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 排名第五;

(2)2017年,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 排名第三;

(3)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梨果实品质性状优异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技术研 究,排名第一;

(4)2014年,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梨优质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 排名第四;

(5)2013年,获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梨高光效树形及花果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排名 第二;

(6)2013年,中国园艺学会华耐园艺科技奖,排名第二;

(7)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排名第四;

(8)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砂梨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排名第七;

(9)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梨及核果类果树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与应用,排 名第二;

主持科研项目:

(1)果树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 目,2018-2021,主持;

(2)梨果实红皮及红肉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及调控网络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2019-2022,主持;

(3)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课题:果实质地和香气品质形成与调控,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2022,主持;

(4)跨膜转运SWEET基因对梨果实糖的转运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2020,主持;

(5)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2016-2020 年,主持;

(6)江苏省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 系,2018-2020,主持;

(7)红皮梨花青苷合成调控转录因子PyMYB9和PyMADS18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国家自然 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2017,主持;

(8)梨果实红皮与红肉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杰出 青年基金,2015.1-2017.12,主持;

(9)梨杂交后代果实糖积累差异的分子解析,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2012-2015,主持;

(10)梨果皮色泽变异的分子解析及其相关基因克隆,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2010-2012,主持;

(11)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科学家,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二 五”2011-2015,主持;

代表性论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

(1) Jun Wu, Yingtao Wang, Jiabao Xu, Schuyler S. Korban, Zhangjun Fei, Shutian Tao, Ray Ming, Shuaishuai Tai, Awais M. Khan, Joseph D. Postman, Chao Gu,……Shaoling Zhang*. Diversification and 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 of Asian and European pears. Genome Biology. 2018, 19, 16. (IF5-yr=16.497)

(2) Jun Wu, Zhiwen Wang, Zebin Shi, ShuZhang, RayMing, ShilinZhu, M. Awais Khan, Shutian Tao, Schuyler S. Korban, Hao Wang, ……Shaoling Zhang*. The genome of the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Genome Res. 2013, 23, 396-408. (IF5-yr=13.796)

(3) Jun Wu, Chao Gu, M. Awais Khan, Juyou Wu, Yongbing Gao, Chunlei Wang, Schuyler S. Korban, Shaoling Zhang*. Molecular Determinants and Mechanisms of 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in Fruit Trees of Rosaceae.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2013, 32, 53–68. (IF=6.515)

(4) Xiaolong Li, Lun Liu, Meiling Ming, Hongju Hu, Mingyue Zhang, Jing Fan, Bobo Song, Shaoling Zhang, Jun Wu*(通讯).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ar (P. pyrifolia) fruit. Plant Physiology, (IF5-yr=6.620) -- Accepted

(5) Xiaolong Li, Jugpreet Singh, Mengfan Qin, Siwei Li, Xun Zhang, Mingyue Zhang, Awais Khan, Shaoling Zhang *(通讯), Jun Wu *(通讯).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200K SNP genotyping array and application for genetic mapping, genome assembly improvement and GWAS in pear (Pyrus).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9 (https://doi.org/10.1111/pbi.13085). (IF5- yr=6.107)

(6) Cheng Xue, Jia-Long Yao, Meng-Fan Qin, Ming-Yue Zhang, Andrew C.Allan, De-Fu Wang, Jun Wu*(通讯). PbrmiR397a regulates lignification during stone cell development in pear fruit.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18, 1–15. (IF5-yr=6.107)

(7) Cheng Xue, Jia-Long Yao, Yong-Song Xue, Guan-Qing Su, Liang Wang, Li-Kun Lin, Andrew C.Allan, Shao-Ling Zhang, Jun Wu*( 通 讯 ). PbrMYB169 positively regulates lignification of stone cells in pear frui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8. doi:10.1093/jxb/erz039 (IF5-yr=6.044)

(8) Gaifang Yao, Meiling Ming, Andrew C. Allan, Chao Gu, Leiting Li, Xiao Wu, Runze Wang, Yaojun Chang, Kaijie Qi, Shaoling Zhang, Jun Wu*(通讯).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pear gene MYB114 identifies an interaction with o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coordinately regulate fruit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Plant Journal. 2017, 92, 437–451. (IF5-yr=6.101)

(9) Leiting Li, Cecilia H. Deng, Mareike Knabel, David Chagne, Satish Kumar, Jiangmei Sun, Shaoling Zhang, Jun Wu*(通讯). Integrated high-density consensus genetic map of Pyrus and anchoring of the ‘Bartlett’ v1.0 (Pyrus communis) genome. DNA Research. 2017, 24(3), 289-301. (IF5-yr=5.525)

(10) Jun Wu, Lei-Ting Li, Meng Li, M. Awais Khan, Xiu-Gen Li, Hui Chen, Hao Yin, ShaoLing Zhang*(通讯). High-density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ruitrelated QTLs in pear using SNP and SSR mark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14, 65, 5771– 5781. (IF5-yr=6.044)

主要论著:

(1)《梨学》,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2013年;

(2)《果树栽培理论与实践》,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3)《果树分子生物学》,参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年;

(4)《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5)《梨产业技术手册》,参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6)《图解梨优质安全生产技术要领》,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7)《梨产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1)一个基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鉴定梨果皮红/绿色泽的SNP标记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1310343634.2,2014-12-10,第一发明人;

(2) 一种梨果实果梗长度主效 QTL 位点的 SNP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1410014478.X,2015-1-7,第一发明人;

(3)一种梨果实纵径主效QTL位点的SNP标记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4100144789.4, 2015-2-4,第一发明人;

(4)一种梨果实萼片状态主效QTL位点的SNP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1410274731.5,2016-05-04,第一发明人;

(5) 一种梨果皮光滑度主效 QTL 位点的 SNP 分子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 ZL201410272786.2,2016-06-24,第一发明人;

(6) 利用花粉介导反义表达 S-RNase 创制梨自交亲和新种质的方法,发明专利号 ZL201310331340.8,2015-9-16,第一发明人;

(7)一种提取梨果实蔗糖转化酶及其活性测定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210178966.5,2013-9- 11,第一发明人;

(8)一种从果实表皮中提取花色素苷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210161699.0,2013-10-21,第 一发明人;

(9)八月红梨果实石细胞含量的分子标记,发明专利号ZL201010551057.2,2012-4-12,第一 发明人;

(10)砀山酥梨果实单果重主效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110031842.X, 2012-6-20,第一发明人;

(11)曲酸抑制早酥梨汁褐变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010283156.7,2012-8-31,第一发明人;

(12)用氯化羟胺快速解除杜梨种子休眠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0910032894.1,2011-4-20, 第一发明人;

(13)一种高效快速的梨叶片再生出不定芽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610204117.0,2016-4-1, 第一发明人。

(14)梨品种指纹图谱鉴定系统软件V1.0,登记号2015SR181588,软件著作权发布日期:2015- 9-17,

第一著作权人; 审定品种:

(1)梨新品种'宁翠'(苏果鉴201011),第二完成人;

(2)梨新品种'夏露'(苏果鉴201302),第二完成人;

(3)梨新品种'宁霞'(苏果鉴201303),第二完成人;

(4)梨新品种'宁早蜜'(苏果鉴201304),第三完成人。

 (5)梨新品种'夏清'(苏果鉴201508),第二完成人;

(6)梨新品种'宁酥蜜'(苏果鉴201509),

第二完成人; 主持制定地方标准:

(1)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DB32/T2090-2012,2012-5-8发布;

(2)梨品种DNA指纹图谱鉴别规范,DB32/T2089-2012,2012-5-8发布;

(3)翠冠梨套袋技术规程,DB32/T1412-2009,2009-7-16发布;

(4)梨包装技术规程,DB32/T1411-2009,2009-7-16发布;

(5)梨园除草剂使用技术规程,DB32/T2387-2013,2014-1-20发布。